是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将他拖延至今,如今仙迹这句话,便是他更改祖宗之法最好的机会。
万历年间,张居正本就是坚定的“忠于社稷高于君”的人,去年会试会元袁宗道的策试答卷送到京城来,他亲自看过了,其中写了一段:“帝天之命,主于民心,天为民立君,君为天重民”的话,张居正大为赞赏,对此人也记忆犹新。
如今仙迹更是从后世的角度证明了他的想法不错。
民是最紧要的,也是最大的力量。
后人的“纪录片”,他无数次地听见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当初在北京看升旗,他也在那幅画像旁边,看到了这句话。
但实际上,张居正深深地思索之后,却又觉着后世的“民为上”似乎与孟子说得不大一样。无数如他一般的仁人志士曾经竭尽毕生精力,想要保民安民,为民请命,但总归是为了大明江山统治的安稳,这样的思想,也是为了君主自身的安危和存亡,寄希望他们能做个明君。
但后人的“民为上”,是更加纯粹的。
他们依靠人建设国家,却不是为了国君,也是为了“人”过得更好才如此努力。
他维护着不论贫穷富贵每一个人的尊严与生命,纪录片中,哪怕是如此年迈、行将就木的老人,他们的官兵也会毫不犹豫跳入洪水中挽救其性命,是因为在后人的眼中……不论是年轻的生命与老迈的生命,一样宝贵吗?
他们的义务教育似乎教会了所有人知晓民本与平等,从此一代代一统思想,才能使万众一心、一统这天下,张居正豁然开朗。
但是……他想起了躺在病床上的万历皇帝,还有太医委婉地说只怕好不了了,有些愧疚但愧疚之中也有种冥冥之中的庆幸。
这是天意啊!
张居正再次愉快地说服了自己。
就连清朝皇帝都微微点头,康熙先前便曾撰文赞扬文天祥依据“君为轻”的道理拥立宋端宗所提出的“实千载忠臣之语”,如今只是把这件事重新又摆了出来。
只是……康熙微微一叹。
他虽认同汉人君为轻、民为上的思想,但落在大清复杂的国情之下,却很难真的去施行,大清可比前朝面对的困难多得多。
尤其八旗军制是大清的根基,他掘不了自己的根……康熙最近夜不能寐,多次梦见了那晚清的腐朽颓唐,可他却还没想出两全法。
乾隆年间,乾隆年轻时也曾掷地有声地吟诵“藐予小子识君轻”和“自昔识君轻”的诗句。他也曾以明君要求自己,因此在《钦定四库全书》中,“民为贵”、“民为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