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适龄人口(18岁-22岁年龄段的人口数)的比。也就是说,我们实现了全国18-22岁这个年龄段所有的青壮年有将近一半的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只听林菱骄傲无比的情绪猛地一顿,突然变得抓狂哀怨了起来:
【所以我们现在大学生都不值钱了啊,我爷爷那个时候,高中生、中专大专都可吃香了,到了我一代,人人都卷,人人都考研,本科出去在大城市里如果不是特别优秀,找一份好工作还是比较难的。
所以说,就业也算是我们教育提升以后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吧。】
沉默,是今日所有听到这一切的古人。
一连串能吓死人的数字被系统看热闹不嫌事大地用小括号标注成了他们每个时空能看懂的官方字体与本朝相符合的度量衡,于是每一个人瞪着眼,都像没了舌头,迟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从没听过因人才太多,“就业”都成了问题的。
上回这样,还是知道后世没了皇帝;再上上回,是知道后世朝廷消灭了贫困,如今可好,他们不仅是没了皇帝、没了贫困,连“文盲”也没了,不仅仅是文盲没了,他们连钱都不收!
不是刚刚打完天下一穷二白吗,他们哪里来的钱啊!
还有些心大的,听得满脑袋稀里糊涂,只好想着:“文盲”这个词儿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还真贴切啊,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各朝还没来得及转动已经有些一片空白的脑子,林爷爷又接着林菱的话补充,没想到竟然回答了古人们的疑问道:
【其实早在建国之前,咱们就开始试验和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当时我们还叫种花苏维埃,我们就在自己的章程里写了:“一切儿童自满七岁至十三岁,施以免费的强迫教育”,你们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列宁小学吧?我们那会儿虽然穷,但仍在苏区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呢。
那会儿什么也没有,没有教室,就露天在打谷场、祠堂或是寺庙里上课,没有课桌椅,就用砖头、土坯和木板堆砌,就算那时候烽火连天,战火不断,却还是成立了识字班、夜校、半日学校等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就像妹妹你特别爱看的那个电视剧的名字一样,我们这些世世代代大字不识的泥腿子,终于有一天能走进学堂里,而不是一边放牛一边偷偷在墙外听地主的儿子上课了,我们终于走近了属于我们的“觉醒时代”。
妹妹你肯定想不到,那样艰难又不稳定的条件下,像粤赣闽等地,咱们走到哪就办学校办到哪儿,一共建了三千多所列宁小学,让十二万人都识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