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也就越多。
当你吃了几顿特价外卖,以为自己占到便宜的时候,真正的镰刀正在后头等着你呢。
通过优惠券、包装费、配送费这些变量的灵活调度,外卖平台就顺理成章的有了不同用户不同价格的理由,也就顺利让自己从操控价格的指责中脱身出来。
这种商品价格的随意波动,造成的影响是:商家自己都不确定,这一餐卖出去自己能挣多少钱。这种不确定对骑手也是同样的。
但在林远看来,外卖完全就是一个不需要创新的行业。
准确来说,外卖作为食物本身是需要创新的,但是外卖的配送过程是不需要创新的。不过就是引导骑手从a地拿餐后送到b地,然后整个配送过程尽量平滑。这在数学模型上非常简单。
既然是一个不需要创新的行业,那为什么还要交给私营经济去胡搞呢。
私营经济相比公有经济的优势,不就是更加具备面向市场的创新活力嘛。但现在外卖平台们把心思都在鼓捣价格上了,鼓捣价格算是创新吗?根本就是忽悠人嘛。
所以林远提出了他的观点——外卖行业到了该被固化标准的时候了。
直接把外卖平台收归公有自然不切实际,这自然是和潮流不相符的。但是制定标准却是有必要的。为的就是扼制私营经济作死的上限。
所以他很快就写了一份提案。
提案的核心思想是:制定一套公开的,面向每个独立区域的算法,用于管控外卖平台对商家的抽成额度,以及骑手配送每一单的收入。总之就是要将外卖行业标准化。
让外卖行业就像油价一样,全国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
对商家的抽成可以按照餐品价格乘以一个浮动比例,这个比例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
骑手每单的配送收益,则可以根据配送距离,以及当前时段的道路拥堵情况,再乘以一个系数来决定。这个系数也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
很简单。淞沪这类一线国际大都市的配送价格自然不可能和三线城市在一个水平线。
各项系数可以由当地政府定期组织商家代表,以及外卖平台代表,以及当地市民一起讨论决定。
系数是完全公开的,然后任何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涉足外卖行业。这样就把外卖行业做成了一项民生基础服务。
由政府制定标准(搭台子),民企负责运营(唱戏)。
这样就能把外卖平台彻底干碎,因为标准一旦制定后,就不存在外卖平台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