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太多了,我是说水量太多了,整个洼地应该用不了500亿立方米淡水吧?”
对于这个价格,奥马尔觉得可以接受,这已经非常便宜了,如果是目前主流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成本可能会高出十几倍。
“那是当然,整个工厂分为五期,一期100亿立方米,国内已经决定开启西北大开发,将盖塔拉洼地建设成为第二个尼罗河三角洲。”
“原来如此。”奥马尔松了一口气,国内至少没有昏了头。
要是一下子就搞500亿立方米的海水淡化工厂,那他们短时间内根本利用不了这么多水,只能将这些水白白注入洼地之中。
要知道,盖塔拉洼地的海拔是低于地中海海面的,因此只要打通地中海和盖塔拉洼地之间七十公里左右的阻隔,就可以让地中海的海水源源不断流入盖塔拉洼地之中,然后形成一个面积广阔的内陆咸水湖。
要知道盖塔拉洼地的面积达到1.8万平方公里左右,只要形成湖泊,加上在岸边建立海水淡化工厂,就可以源源不断获得淡水。
而且盖塔拉洼地周围荒无人烟,加上当地生态本来就是沙漠和戈壁滩,因此处理废弃的粗盐也比较简单,在附近找几个比较大型的洼地,直接倾倒粗盐就可以了,相当于人造盐矿。
比起很多上亿亩新增耕地,哪怕是被粗盐污染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于埃及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毕竟随着人口突破1.2亿,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河谷的可耕种土地,已经难以支撑埃及的粮食安全了。
虽然这些新增的土地,水源被赛里斯的企业控制了,但他们觉得这个代价可以接受。
如果可以开发上亿亩新耕地,那他们就可以迅速缓解国内的人口压力,同时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
家里没有矿,只能收一点过路费,根本撑不起埃及1.2亿的人口。
“这一次不仅仅会建设海水淡化工厂,还会建设阿莱曼—纳希德运河,同时建设两座水电站。”
奥马尔听到这些项目,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么庞大的投资?国内的资金如何解决?”
“当然是贷款和出售运营权。”阿里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也可以接受。”奥马尔非常清楚,没有代价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么多投资和项目。
毕竟再不抓住这个机遇,以后一旦人口压力继续扩大,那真的可能直接自爆。
作为欧洲和亚洲贸易的交通枢纽,埃及的地理区位其实不错,就是天然环境比较恶劣,如果他们的人口可以控制在1000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