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就会变得非常大。
比如那几个隐藏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的生物实验室,她们就在研究沃尔巴克氏体,而且是计划通过感染蚊子作为中间宿主,然后再通过蚊子叮咬人类,从而实现大规模感染。
而相类似的生物实验室,在全球各地不下于几千个。
虽然这些实验室中,很大一部分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几乎是骗经费的类型。
但难保有人可以瞎猫碰到死耗子。
毕竟生物有无限的可能,而很多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往往也充满各种意外,而现阶段的人类在研究生物的过程中,往往喜欢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生物突变的概率。
看一下人类培育的农作物,就知道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有多么可怕了。
远古时代,人类培育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往往需要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才可以筛选出比较好的品种。
近代采用杂交育种等技术之后,这个时间跨度被压缩到了几十年,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品种。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陆续出现,就生物育种时间压缩到了几年,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品种。
而海陆丰公司的技术,更是将这个时间进一步压缩到了以月为单位。
如此迅猛的技术发展,也意味着技术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江淼不得不提防未来出现技术失控的情况,虽然他可以凭借鉴定面板,找到克制新物种的方法,但不代表这种方法可以百分百奏效。
特别是对于那些突变速度飞快的微生物,实在是太容易产生耐药性了。
比如人类二战时期发明的青霉素,一开始只需要几万单位,就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现在没有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甚至都不一定有用。
江淼的担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和吴建民等人讨论一个多小时,便安排好了一些主要的事情。
在两人离开之后,江淼用拿出一本笔记本,用只有他自己看得明白的文字,写着一些内容。
技术的危机,其实也可以使用技术来解决。
很多微生物感染,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恐怖无比的埃博拉病毒,由于其可怕致死率,反而限制了其大规模传染的可能。
而有些病毒、细菌、寄生虫,并不能独立在自然环境生存,需要通过中间宿主携带,才有可能感染人类。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蚊子带来的登革热、疟疾;淡水螺类带来的吸血虫;跳蚤带来的鼠疫等。
因此人类只要避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