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还是城里人会玩啊!
“那我呢?”一听是组织上给配的生活秘书,小王同学气消了很多。
“你?你也有秘书啊,咱俩都有。”唐植桐感觉自己腰间的小手已经松了。
“我不要,你也不许要。你有事找我,我有事找你。”小王同学的手不仅松了,而且环在了丈夫的腰上,她心里容不下别人,生活秘书也不行。
“行,那咱就都不要。”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眼下先把自家后院的葡萄架建稳固是首要任务。
“快点起了,你今天不是要去单位吗?”小王同学一把把丈夫推开,可不敢配合,都这个点了,得起床吃饭准备上班了,这要是放开了玩,今天一上午啥都甭干了。
“嘿嘿,起床上班。”唐植桐伸个懒腰,今儿个有正事要做,不能把时间、精力用在儿女私情上面。
今儿是押运处种土豆的日子。
唐植桐早上没有拌荠菜,而是选择带着去押运处加工,因为自家没有那么多的饭盒。
对于种土豆,大家伙的积极性很高,还没到上班的点,人就都到齐了。
陈大姐对工作做了分工,并讲述了各个环节的要点,然后大家各司其职,不一会的工夫,场面就热闹起来。
有人负责从屋里一筐一筐的运土豆种,小心翼翼的,生怕碰断了土豆芽。
有的人负责挑沟,有的人负责在沟里面给土豆种列队,后面跟着有人培土。
唐植桐留意了一下,土豆跟土豆之间的距离大概不到20厘米。
这若是放在几十年后,妥妥的密植,是不可取的,但放在现在却正合适。
因为眼下的土豆并没有经过农业工作者的改良,虽然也有产量,但个重还没上去。
唐植桐知道这些,不仅仅是因为春节前副食品店供应了一点个头只有鸭蛋大小的土豆,还因为看过一些汪曾祺先生的作品。
汪先生眼下名气并不大,58年因为单位实在凑不出人来,就点了他的将,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改造,初定四年。
掐指算来,汪先生现在应该正在沙岭子跟蘑菇和土豆打交道,浇水挑粪施肥是常有的事,得等下半年时才开始着手画《中国马铃薯图谱》、《中国口蘑图谱》两部图谱。
汪先生曾在自己作品里提到过这段过往,配插图的那种,唐植桐记得里面土豆的个头并不大。
可能很多人难以想象,汪先生西南联大肄业后曾因找不到工作写过绝笔,自个拎着瓶酒去了黄浦江畔,边走边喝,差一点就投了河。
朋友的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