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存在的问题,而且屡屡被利用起来破敌。
然而,有一个人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戚继光。
倭寇劫掠百姓后,与官兵作战时经常会采取这种方法。
正面不占优势,就佯装败退,丢下大量的财帛,官军士卒见状自然疯抢,原本严密的军阵便会出现大量的破绽,所有人无心恋战。倭寇再回身反击,无往不利。
田泽借鉴戚继光的治军之法,严禁士兵私吞战利品,军中设立专门的物资收缴与分配制度,对军功制度也进行了改变。
在田泽看来,这种只能说是改变,而非改良。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降低了士卒杀敌的积极性,不如原本的激励效果。
但是,局势不同,对军队的要求不同。
两害相权取其轻,田泽对于军队的根本要求是稳,因此军纪一定要严,所以选择了这种方式。
类似的条条框框还有不少,在限制了士卒悍勇之气的同时,却也很好的稳固了士卒战力。
简单来说,就是降低了军队的战力上限,提高了军队的战力下限。
这样的齐军或许很难打出漂亮仗,但却基本不会出差错,很稳。
而在此时,这种稳的优势便一览无余。
曹仁的算计完全成了自找麻烦,非但未削弱敌人半分,反而害得己方士气再跌。
“看来,只能看主公的了。”曹仁心中泛苦道。
双方一追一逃,很快来到了十里林附近。
此时已是晌午,曹仁军和追军都已奔袭了半日。
哪怕双方的速度都并不算太快,但状态不免也有所下滑。
徐荣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正准备让大军停下脚步,稍加休整一二。
就在此时,十里林两侧的山林之中,早已蓄势待发的夏侯渊和夏侯惇军杀了出来。
曹仁毫不犹豫的命令后军向着两侧的山林撤离。
一路上一直严阵行军的前军立刻调转方向,迅速重整阵型后,向着徐荣军发起了进攻。
而在曹仁后方,无数的曹军纷纷涌现,声势浩大、遮天蔽日。
“尔等中伏矣!”
听到曹军的呐喊,徐荣丝毫不慌,沉声道:“不要乱,呈鱼鳞阵,就地防守。”
作为田泽麾下的第一名帅,徐荣可不是靠着资历当上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本领。
若是曹仁有心观察之下,就会发现徐荣军行军的特殊之处。
即便是在追击之时,徐荣军依旧隐隐保持着动态阵型,非但随时可以就地成阵,而且每支队伍的行军速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