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合法性。
如果不造反的话,那么燕王朱棣迟早得收拾自己等人,毕竟你不属于我新开创的这个王朝的框架之内。
所以他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改变,大明王朝家天下的这么一个观念。
反而要为了塑造自己的正统性,合理性,必须得要加强这种观念。
于是在这种错误的路上,他就只能沿着错误一条道走到黑,这就是历史的反讽的。
接下来的燕王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这一脉就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分歧了,所以他的这种想法才能够一直贯彻下去,也就是说延续朱元璋开创的大明天下的这种格局,这种格局就是家天下格局。
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所以黄宗羲才会批判大明王朝的这些制度。
因为从整体上来看的话,其实大一统王朝里边,秦朝跟汉朝就不必说了,一定是君臣共治天下。
当然所以说君王一直在限制丞相的权利,但是丞相依旧是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到了隋唐的时候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省六部制。
把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限制了丞相大部分的权利,但是隋唐的时候君主的确是跟朝臣一起治理天下。
两宋之时的确又开始设立了其他的办法来分化成像的权力,是为了避免倾向的出现,但是一旦有一个强有力的成像出现,也依旧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倾向。
这方面王安石当年的权力就可见一斑。
所以说纵观整个古代王朝的君权跟相权之间的斗争了,都是越来越趋向于将丞相的权力弱化,但依旧保持了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面。
直到到了明朝,丞相才被真正的废除掉。
这一方面是因为老朱的思想的确是有些农家子弟思想,他不希望有个丞相来跟自己斗争,即便是这些丞相的权力,可能早就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稀释。
可即便是如此,他依旧不喜欢。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明朝承袭了元朝诸多的政治制度的创伤,导致老朱必须得要加强军权才能够整合全天下,才能够把全天下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才能够保证明朝不至于被元朝反攻。
也就是说,老朱废丞相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权利集中做一个铺垫。
而是因为当时的时局逼迫的他不得不这样去做,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到了清朝,也没有再恢复丞相制度的原因。
因为清朝成绩的就是明朝的一整套制度,也承继了明朝的大量的政治制度的创伤。
如今陈寒和朱标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个局面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