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钢琴家才真的是一本万利。
所以在这样的孩子身上,他们比谁都更加拎得清。
让这样的孩子越早进入专业系统的学习,未来爆发出的潜能则会越大。
换言之,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对于这样的孩子太重要了。
那么也就是说肖景宸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天赋,于是被老师判定为不具有这样天赋的孩子。
可是为什么这次比赛入围的是肖景宸呢?
一个简单的画面,肖景宸这次在入围中打败的或许就是当时考附小时名次在他前面的同学。
肖景宸爸爸的原话意思大致是:孩子进入附中后的某一天,好像一夜之间就开窍了,之前被老师认定为缺少的那部分天赋一下就生出来了。
这里李安就要画一个问号了。
他的疑点是:这真的是孩子一夜之间被好运眷顾了吗?
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他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一夜之间开窍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需要积累多少思考,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肖景宸爸爸说肖景宸没有社交和玩手机的时间,整个童年都是在钢琴前度过,周内每天四个小时,假期每天六个小时起步。
这里才是关键。
关键中的关键是肖景宸的爸爸说他们两口子从来都没有要求他拿到什么成绩,并且在练琴方面全部由孩子自己把控。
也就是说,孩子练全靠自觉,无论假期还是开学,孩子就是愿意练,就是喜欢练。
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吗?
有。
他家里就有一个活生生的啊。
在学琴练琴这一块,李安的确在肖景宸身上看到了小车的影子。然而李安并不是爱屋及乌所以更加欣赏肖景宸。
只因肖景宸和孙文君的起点不一样。
孙文君在肖景宸还在附小门外徘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坐在附小的琴房里发力。
若干年后,在今天的赛场上,二人不相上下。
这说明什么?
能说明孙文君不够努力吗?
不能。
能说明肖景宸本就拥有更高的天赋吗?
似乎也不能。
可若是肖景宸在第一次考附小失利之后便心灰意冷放弃了,或许今天的赛场就少了一首美妙的黎明前奏。
独自穿过黎明前的黑暗,这样的故事大抵更加让人动容。
-
“哗——————”
随着又一波掌声涌起,李安也不由得加大啪手力度。
掌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