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已经可以用来尝试制作更大型的近地轨道飞行器空天母舰。”
“虽然用七代战机技术制造的空天母舰。”
“机动性和战斗力都存疑。”
“但至少在单纯的运输方面,却可以肯定能带来跨时代的改变。”
“到时候,说不定就能真正做到,汇聚全球的资源,来建设农家小院。”
展望这方面的科技发展。
苏武忍不住生出了一种前路即将海阔天空的明朗。
再继续将目光转移到全息地图上,临海避难所那里。
随着苏武分出200支商队列车返回江河市,一次性带走400万人。
临海避难所周边。
也彻底从熙熙攘攘中,回到了过去空无一人的状态。
只剩下大量的机器人和无人工程车辆。
还在冒着严寒,无声无息的处理着从镇海市那边输送过来的物资。
一支商队列车。
极限状态下可以运载4万人。
但这种状态,太过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
尤其是在长途运输中,很容易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因此,在目前这种看起来不算太过紧急的情况下。
苏武选择了削减一半的承运人口。
留下缓冲的空间,让车内的乘客,能够不必全程站着,可以轮换坐着休息,甚至进行一定时间的睡眠。
而这种改制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在长途行进中,可以不必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找一座附属避难所休整。
能够直接一口气地抵达目的地。
论整体的效率。
距离越远,越不会比满载状态低多少。
“目前商队列车的规模足够大。”
“来回几次,就足以把镇海市的所有人都转移到农家小院。”
“再考虑到目前农家小院地下10层也即将完工。”
“在全部建设标准宿舍和种植园的情况下。”
“仅仅是那一层,就差不多可以把整个镇海市的人口都收纳进去。”
“最多还剩下两三百万人的零头,需要放到后续挖掘的地下11层。”
“所以,接下来。”
“压力已经没有昨天那么重了。”
“慢慢按部就班的来就好。”
不过,这一切乐观的前提。
是不会再有巨大的灾难中途插入进来。
在全息地图上,调出一颗临海避难所地表的摄像头。
苏武将它转动到海洋深处,镇海市所在的方向。
从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