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转移。
整个镇海市拥有3800万人口,数亿吨的物资。
苏武想要全部吃下。
凭借他目前手头数量有限的工具。
就不能再简单的采用空运和陆地运输的办法。
需要另辟蹊径。
视线在镇海市的避难所结构图上,巡视了一会儿。
苏武最后将目光,放到了其中几处已经被海水淹没的出口位置。
镇海市所在的浅海区。
平均深度约在50米左右。
其中最上面的冰层厚度,在7米到8米之间。
下方则是仍然呈液态的海水。
相比于在冰层上面活动,又或者在冰层中凿冰穿行。
在仍旧保持零度左右的温度,也没有太大暗流涌动的海水中。
建造出一条运输物资的隧道,难度无疑要低很多。
也更加的安全。
“快速水泥前后只需要三分钟时间,就能凝固成型。”
“2到3毫米的厚度,就足以抵御50米深处的水压,以及一定强度的地震。”
“完全具备在海底建造隧道的条件。”
“然后隧道内可以铺设轨道,使用地铁列车进行运输。”
苏武一边思索着,一边直接就着全息地图,在上面进行模拟演算。
最终发现,这条思路的确可行。
整个镇海市,目前保留有超过7000辆地铁列车。
如果能全部利用起来。
一趟就能运输超过2000万人。
两趟下来,就可以把镇海市所有居民全部运送到海岸上。
而物资运输方面。
由于地铁列车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专门运输物资。
单列的运输能力仅在500吨左右。
一趟下来,最多只能运输300多万吨的物资。
可由于列车本身行驶速度极快,在没有干扰的海底隧道中,足以达到7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实际转移物资的效率,同样不低。
完全可以充当主要运输工具。
“就这么办吧。”
确定理论上没有问题。
苏武立刻把它转化为行动计划。
分发给了人工智能,参谋团,以及镇海市的管理层。
随后,仅仅半分钟后。
在以人工智能为主的主持下。
整个镇海市,都开始围绕着这份计划运转起来。
每个居民区中,大量的居民被告知收拾随身行李,前往指定的广场和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