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几分相似。
而朝堂下的大臣们,虽依旧恭敬站立,可他们的心思却难以捉摸。
高太后深知,如今的局面已不比往昔,自己看似大权在握,实则已陷入孤立。
若强行阻拦赵煦亲征,不仅难以成功,反而可能会激化矛盾,让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想到此处,高太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她挤出一丝笑容,缓缓说道:“陛下既有此壮志,哀家自当全力支持。只是亲征之事,干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还需细细商议,制定周全的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赵煦闻言,心中虽清楚高太后此举只是缓兵之计,但见她并未强硬反对,也算达到了初步目的,便微微颔首,说道:“太后所言极是,朕定会谨慎行事。
只是如今关中战事吃紧,时间紧迫,还望诸卿能尽快拿出可行之策。”
此时,韩忠彦再次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关中局势。
章楶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当下可先调派其他将领,率领精锐之师,火速驰援长安。
同时,派人前往长安,安抚守军与百姓,稳定军心民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王岩叟却面露忧色,说道:“韩大人所言虽有理,但如今关中局势已然失控,仓促调兵,恐难解燃眉之急。
且长安城内人心惶惶,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援军赶到,也难以扭转战局。”
众人听了,皆是一阵沉默。
此时,一直未发言的曾布站了出来,说道:“诸位大人,依臣之见,当下既要调兵驰援,又要设法离间敌军。
苏允与郑朝宗虽势大,但他们并非铁板一块。
可派人潜入敌军内部,散布谣言,制造矛盾,使其内部生乱。
如此,或许能为我军争取转机。”
赵煦听了,眼睛一亮,说道:“曾爱卿此计甚妙。
就依你所言,即刻派人着手办理。
同时,调兵之事也不可耽搁。
韩爱卿,你速去挑选良将精兵,尽快奔赴关中。”
韩忠彦领命退下。
高太后看着朝堂上忙碌的众人,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自己已无力阻止赵煦亲征,也无法掌控局势的发展。
如今,她只能寄希望于这场战争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否则,大宋江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实际上到了此时,也算是政权有了一个平稳的过渡了,若是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