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方面的意愿。
毕竟卖谁不是卖?有钱赚就行!
可惜,这年头的外汇要如何使用、基本上都是提前规划好的,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冒着收不到钱的风险,跟国内做“先货后款”的生意。
而内地各大城市,也一时间拿不出这三四百万美元的巨额资金。
所以一个成交的都没有。
最后没办法,全国各地有意向安装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城市,都将电话打到万木春公司办事处,排队等着赊账。
前两天周正东还拍了电报过来,说是近期会赶回国内一趟,尽快处理这些找上门的订单。
至于具体哪一天过来,还有周亚丽会不会跟着一起,这些也都没说。
就在陈凡想着他们会是哪一天过来的时候,桌上的电话响起。
他回过神来,当即提起话筒放在耳边,“喂,哪里?”
耳边传来薛厂长的声音,“哦,是陈顾问啊,我还以为又是想开后门要货的呢。”
陈凡眉头轻挑,“哟,现在机械厂也被催货了啊?”
最先被催货的,自然是云湖汽车厂,尽管紧赶慢赶,汽车组装车间是增加了一间又一间,可是云湖汽车还是供不应求。
无论是云湖面包车,还是小轿车,等着提车的人几乎每天都能把机关小食堂挤满,过年的时候去给杨厂长拜年,听他说,有的人甚至在云汽厂招待所住了三四个月,连过年都不回去,就等着提车。
本来云汽厂已经上交了设计图纸,几乎全国所有的汽车厂都在生产这两种车,可谁让其他汽车厂的质量,远远比不上云汽厂出产的车呢?!
勉强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一汽厂这一家而已。
这还是他们有生产“豪华”汽车的经验,换成其他车厂,连云汽厂的生产工艺都摸不明白。
听杨厂长说,还有人跑去一机部告状,说是图纸不准确。
结果就是先被一机部骂了一顿,然后乖乖地带着礼物到云汽厂参观学习,看了一通觉得学不会,又灰溜溜地回去。
没别的,云汽厂实行了一种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单单这套模式,就让他们看得忍不住咋舌。
更别说那套近乎苛刻的质量管理体系,只要他们想到自己单位的那些工人,就自认学不会。
如此一来,那些想要买高质量汽车的单位,自然只能往云汽厂或一汽厂跑。
现在甚至有人喊出了“南云汽、北一汽”的噱头,虽然杨厂长说这个的时候一直表示太浮夸了,但压不住的嘴角骗不了人。
老杨同志还是很开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